第(2/3)页 听着李若涟的一番分析,崇祯是目瞪口呆,到底对不对他不知道,但从这个分析来说应该是正确的。 能从白居易联系到刘禹锡,又联系到调回时间、描写颜色等等,只能说不愧是干情报的。 “你怎么会想到这个?” “回陛下,臣自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以来,负责大明情报,若是平时的那些倒也还好,但大量的官员贪赃枉法、犯下种种令人愤恨的恶行等等,看多了容易心生暴虐戾气。 所以臣就想着看看诗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化解戾气。臣是搞情报的,有时候非得死磕,恰好这一首臣就交过真儿。” “原来如此!” 崇祯恍然大悟,随即哭笑不得没想到李若涟竟然有这么一面。 不过也从侧面来讲搞情报的难,暴虐情绪多了容易失控。 “锦衣卫的俸禄怎么样?” “回陛下,自陛下提出了办案过程中可以节流一成最多不超过十万两入锦衣卫银库后,下属们的月俸比之同级别的官员多出近一倍,普通的校尉、力士月份都有二两,前几年都能达到五两左右。 从崇祯元年设立银库以来,锦衣卫的银库剩余库银一百六十万两,所有进出项、包括月俸等都记录在案。 臣和户部、督查院做了约定,每月随机抽查一个千户所的账目,每半年抽查一半千户所,每年全部审查,发现不对的一查到底。” 一百六十万两白银多吗?那要看和谁对比。 和太仓库、内帑相比自然是没法相比,但若是富商相比那就是巨资,尤其是在俸禄依旧是户部发放的情况下,这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款。 “放松一些,朕既然让你设立银库,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见李若涟严肃,崇祯摆摆手,示意李若涟不要那么严肃:“朕问你是因为你刚刚说的暴虐提醒了朕,搞情报的很辛苦,他们无法像高层一样有排解方式,那就得吃好喝好。” “臣代兄弟们谢过陛下恩典。” 李若涟满脸感激之色,跟着这样的皇帝是他的幸运,几息后收敛的心神:“陛下,现在不像前几年了要澄清吏治等等,臣在想要不要缩减人员,减少开支。 第(2/3)页